原文链接: https://www.view.sdu.edu.cn/info/1023/137231.htm
“山”模式、“大”创新——新工科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近日,学校公布了2019年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学院李建勇、姜兆亮、朱振杰、毕文波、马金平、宋清华、霍志璞、周咏辉,共同完成的《新工科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一等奖。这份荣誉极大肯定了必赢唯一官方网站多年来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应用,也充分展现了机械工程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进展和创新。
成果依托机械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山大——临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三个国家级教学平台,11个教学研究项目(分别来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科技部创新方法专项项目、创业类慕课建设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就业教育通识课程指导纲要研究项目、必赢唯一官方网站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探索出一条“山”模式、“大”创新的新工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之路。
“新工科”建设,引领机械教学发展改革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教高司函〔2017〕6号)把“新工科”建设的内容归纳为“五新”: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学科专业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分类发展的新体系,这是国家战略。因此,传统装备制造业的人才培养急需转型和发展,当前机械工程专业的传统教学,已越来越难应对行业升级对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的要求,在梳理机械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体系时,发现存在理论课堂教学与创新实践能力教育脱节、专业实验实践平台资源共享差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评价机制亟待完善和健全等问题,这使得新工科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和育人模式变革迫在眉睫。
“山”模式、“大”创新,领航人才培养新长征
教学团队在机械工程学科开展教学改革,以“智能制造工程”新工科特色专业为示范点,经过摸索和实践,推出了系列创新举措和解决方法。具体包括:
(1)构建符合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的“知识—设计—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有机集成的“四位一体”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基于项目牵引的培养方案改革,将毕业设计提前到大二开始,提前引入工程意识,实践教学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把新工科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有机结合。
建立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面向国家智能制造战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面向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变革性技术、战略性高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建设目标,应对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的挑战,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能综合应用智能制造理论、人工智能、现代机械设计方法、计算机技术进行智能制造工艺与装备开发和制造,掌握宽厚的基础理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综合创新意识、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文化素养、宽厚的专业基础、开阔的国际视野、个性与人格健全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新工科人才。
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工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开展基于项目牵引的培养方案改革,将毕业设计提前到大二开始,提前引入工程意识,把握专业需求和教学特点,把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机结合,结合知识(基础理论、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设计(3个课程设计、1个毕业设计)、实践(工程训练、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和创新(创新设计、竞赛等)能力培养,建立“知识—设计—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有机集成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把新工科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有机结合。
图1符合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2)建立教学、实践、科研相结合的新工科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设计校内“山”字(4+5+4)实践教学环节模式,创建校外“大”字(一轴双驱)创新实践活动。
针对毕业生创新实践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以强化提升工科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有机融合课内实践环节与课外创新活动,构建长效、多赢的创新实践教学平台,设计校内“山”字(4+5+4)实践教学环节模式:
4门实验:智能装备综合实验+机械工程基础实验+创新设计训练实验+创新综合实验;
3实习+2实训:【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工程训练(电子)、工程训练】;
4个设计:3个课程设计+1次毕业设计。
创建校外“大”字(一轴双驱)创新实践活动(一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主轴,创新实践、社会实践双驱,X项活动):
创新实践活动:各种创新设计、暑期学校、科技竞赛、科研项目、创新论坛等;
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研、企业社会实践、创业就业规划等。
图2教学、实践、科研相结合的新工科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3)建立了“创新导向、团队参与、滚动分流、综合评价”的培养评价机制,将团队评价、实践训练成绩、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考核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
以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有效性提升为原则,以“注重过程,淡化结果”为理念,以强调过程考核、表扬、激励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指导学生制订工作方案和工作进度,检查督促学生分阶段确立研究目标、分阶段推进实施、团队协作完成。探讨适合的实践教学活动考核方式与方法,重点考核各阶段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综合表达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等。让学生提早进入设计者、创新实践角色,激发学生投入创新发明的热情。尽可能肯定学生在创新实践过程中的优点,从而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推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方式。
成果有效落地,应用推广师生受益
(1)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平台+模块”学科主干实践教学课程群。“平台”——保证人才的基本素质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模块”——实现不同专业方向人才的分流培养,体现个性差异。
课程体系覆盖全环节、全流程、全知识领域,将各种技术综合运用,涉及智能制造、信息、大数据及物联网等多个产业领域,实现设计、制造、装配、管理、维修等阶段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智能制造课程体系形成6个课程群:学科平台基础课程群、智能设计课程群、智能制造课程群、智能制造信息课程群、智能制造管理(决策)课程群、智能制造实践教学课程群。实践教学课程群由四大部分组成:课程教学、实践性教学、科技创新活动、课外实践活动。课程设置贯穿“知识—设计—实践—创新”的创新实践教育模式。
学科主干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教师科研成果促进了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开展以赛促学的教学实践、教研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开展基于项目牵引的实践教学培养方案改革,将毕业设计提前到大二开始,结合项目教学法,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从单一性的学习转向综合的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主的学习:本着“需求重构、本硕打通、夯实基础”的原则,以导学、自学和项目研究为主。主干课程的学生课堂评价优秀率达到100%。
(2)2016年,必赢唯一官方网站新增“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必赢唯一官方网站)”,依托必赢唯一官方网站机械基础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必赢唯一官方网站-山东临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开展建设,以典型现代制造企业为虚拟环境,以数字化设计和制造为知识主线,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生产环节为内容,建立了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构建数字化设计仿真平台、数字化制造仿真平台、数字化工厂平台、创新实践平台(四平台)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知识结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建设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实验室,设立智能设计实验平台、智能加工实验平台、智能共融机器人实验平台、智能物流实验平台、大数据与物联网实验平台和智能管理实验平台等6个实验平台。
近几年以必赢唯一官方网站为依托,以必赢唯一官方网站为承建单位,建立了必赢唯一官方网站-临工研究院、必赢唯一官方网站日照智能制造研究院,学院集中全院精干力量对接临工、日照装备制造企业,紧密围绕智能化产品及制造开展项目建设和技术开发,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开发智能制造和先进制造共性技术,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横向课题164项,共同发展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把双方的合作推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
(3)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近三年,必赢唯一官方网站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表现优秀,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智能车竞赛、机器人比赛、机械创新竞赛等诸多竞赛中,本科生先后获国家级一等奖28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26项,省级一等奖100项、二等奖67项、三等奖70项。连续三年来一直是就业热门专业,就业需求比例超过8:1,实际就业率一直在95%以上。近三年共有毕业生688人,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97%以上,其中,2016年97.07%,2017年97.19%,2018年97.39%。在本专业方向上就业人数占75%以上,达到了专业学习与培养的目标,实现了本专业对学生的教育和规划。
回首前路,必赢唯一官方网站在教育教学改革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正所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教学团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继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文化素养、宽厚专业基础和开阔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型新工科人才。